在古代傳統視野之下,“學而優則仕”是所有讀書人的金科玉律。十載寒窗,讀得滿腹詩書,最后的目標也不過是貨與帝王家,求得一官半職。縱使是到了近代、現代,對于一部分人來說讀書的作用也就是進入社會的敲門磚。
當然,這種觀點并沒有什么值得指摘的地方,只是在這種社會普遍焦慮、越來越多的人為了擠進大公司而功利性讀書的氛圍之中,卻有一個女生做出了不一樣的選擇。她就是北大的女碩士蘇黎杰,她擁有高學歷,卻不為學歷所累,選擇了做一名普普通通的油漆工。
這一事件在被報道之后,也引發了大家對于大學生就業的思考和討論。那么,如今的就業市場究竟是怎樣一副現狀呢?
大學生與就業
事實上,與蘇黎杰一樣在畢業后面臨就業焦慮的大學生已然成為了一個不可忽視的群體,而蘇黎杰與他們不同的是,蘇黎杰找到了一份讓自己感到放松的工作,而更多的人還在就業的泥潭中沉淪。
大學生就業焦慮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紀末。1996年,國家取消了大學生分配工作的政策,隨后高校又幾次擴招。大學生數量的增加帶來的必然結果就是就業壓力的增大。曾經被視為天之驕子的大學生身價一貶再貶,便是像蘇黎杰這樣出身國內最高學府的碩士也不得不接受用人單位的挑選。
而導致就業環境嚴峻的因素,可以從兩方面來看,一方面是大學生增多,學歷變得廉價,招聘條件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內卷。一些用人單位實際上明明可以不對學歷做太高要求,卻把學歷的門檻一加再加。
另一個方面的原因就是大學生的就業觀過于單一。畢竟像蘇黎杰這樣愿意去做油漆工的大學生還是極少數的。當然,這樣說并非提倡高學歷人材都去刷油漆,而是如今的大學生太看重自己的學歷了。學歷本來是大學生就業的一個重要武器,不知不覺卻成為了大學生就業的一個負累。
大學生二十載寒窗,換得了一紙學歷,便想著憑著這紙學歷盡可能地為自己后半生博得保障。大家拿著學歷削尖了腦袋想往待遇高,條件好的地方鉆,卻忘記思考了一個問題,這項工作是不是自己真正喜歡的?
所以,最后的結果便是形成了一個怪圈,大學生們拿著學歷擠向同一個地方,用人單位對學歷的要求越來越高,就業環境越來越嚴峻。這怪圈背后所體現的,不僅僅大學生就業觀念的單一,還表明了把讀書當成攀求富貴的手段這種功利思想還盤踞在我們的腦海之中。
其實,職業沒有三六九等,人與其花費一生庸庸碌碌地追求利益,不如退后一步,去找一件真正讓自己喜歡的工作,就像蘇黎杰那樣。雖然待遇可能不是那么理想,但是卻勝過了每天過著枯燥無味的生活。
那么蘇黎杰到底是誰呢?
刷油漆的女碩士
蘇黎杰是誰?或許很難找到一個詞可以精準地形容她,她是寒門飛出的金鳳凰,是最高學府畢業的女碩士,也是一名油漆工。
1978年,她出生在河南南陽的一個普通家庭。從小到大,父母都對蘇黎杰寄托著厚望,一直以來,蘇黎杰也沒有讓父母失望過。1998年高考,蘇黎杰本來想沖刺國內最高學府之一的北京大學,最后卻未能如愿,去了同樣是國內頂尖高校的河南大學。
高考時是未能完成的遺憾被蘇黎杰通過考研彌補了。在大四的時候,她通過了北京大學的考研考試,成為了一名北大的研究生。在讀研期間,蘇黎杰依舊保持了學霸風采,在學術期刊上發表過多篇論文。
按理說,以蘇黎杰的成績和學歷不應該為就業的問題發愁,但是陰差陽錯地,她卻一次次地都沒能安定下來。曾經有一個河南的事業單位向她伸出了橄欖枝,但是蘇黎杰想留在北京,所以拒絕了。
但是,北京雖大,想要在其中安身卻并不容易。蘇黎杰投過很多簡歷,也去過很多公司上班,但是都沒有做太長久。在這期間,蘇黎杰也想過考公務員,卻也失敗了。蘇黎杰產生了疲倦感,用她在面對記者采訪時的話來說,北京的環境太復雜了,在那兒活得太艱難。
所以,她選擇了回到家鄉河南,回到熟悉的地方。本來蘇黎杰回到老家是想休息一下,但是她在北京已經蹉跎了不少年月,此時的她已經年紀不小了,父母都在為她擔心,勸她找一份工作安定下來。
蘇黎杰不想父母擔心,也不愿意給父母增加負擔,于是開始了給各個公司投遞簡歷。她的學歷高,不久就有一家公司表示愿意聘用她。但是她卻覺得這家公司和經營理念與企業文化不適合自己,所以都是待不了太久就辭職了。隨后她又找了幾家公司,都因為各種原因沒有成功。
這時候,蘇黎杰看到了一份免費培訓油漆工的小廣告,沒有工作的她便想去試試。于是就去培訓中心報名了,她的學習能力很強,很快就學會了刷油漆的技巧,成為了一名正式的油漆工,每月拿著2000元的工資。
總之,蘇黎杰就這樣以一名北大女碩士的身份成為了一名油漆工。這件事在被媒體曝光之后,也引起了社會的熱議,人們對蘇黎杰的看法發表了不同的意見。那么,網友針對蘇黎杰做油漆工這件事,都有哪些看法呢?
網絡輿論
當今社會是一個網絡社會,在蘇黎杰的事情被曝光之后,各家媒體都來報道這件事,網友也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這當中有不少表示不解和反對的聲音。他們有的認為是當下嚴峻的就業形勢逼得蘇黎杰找不到好的的工作,只能去刷油漆,也有的覺得刷油漆根本不用這么高的學歷,蘇黎杰去刷油漆是浪費了自己的知識。
其實,對于蘇黎杰本人而言,事情卻并沒有那么復雜。她并沒有覺得以碩士生的學歷來刷油漆很委屈,她只是把這項工作當成了一種營生。她對自己目前的生活感到十分滿意,因為她覺得她自己的性格不適合在機關事業單位里工作,在北京的這些年,她過得很艱難,反而是刷油漆的工作讓她感到很放松。
其實,那些質疑蘇黎杰的人思想還停留在“學而優則仕”的傳統思維之中,很多人到如今還認為刷油漆、養豬買肉等營生不是讀書人,特別是高等知識分子應該做的。但是職業是沒有高下之分的,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抉擇,我國沒有任何一項法律或者社會俗約規定,碩士生不能夠刷油漆,蘇黎杰僅僅是找了一分適合自己的工作而已。
結語
不可否認,蘇黎杰求職屢屢碰壁,其實是有著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大學生的就業環境正在日漸嚴峻,另一方面也和蘇黎杰自己的性格相關。
其實,蘇黎杰不是找不到工作,曾經有好幾份工作擺在她面前,但是都因為與她性格不合適而被她拒絕了。最后她找了一分刷油漆的工作,或許從表面來看,這份工作并沒有她以前的工作那么光鮮體面,但是卻讓她收獲了輕松和快樂。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學歷不應該成為求職的枷鎖,與其費盡心機去找不適合自己的工作,不如做一些自己愿意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