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需要控制輸送時間,在運輸問題上應盡量縮短外部運輸時間,控制好運輸距離。在灌漿料到達工地后應立即把料卸下并進行澆筑,避免停留時間過長引起較大的坍落度損失。內部輸送采用泵送時,輸送管道應覆蓋濕布。 最后,集料和拌合水應避免陽光直接照射,可灑水使集料降溫。拌合水最好采用井水,如用儲水槽,應避免陽光直曬。向骨料堆中灑水,降低混凝土灌漿料骨料的溫度,應避免灌漿料拌合物的溫度超過30℃,必要時可加冰塊降低二次灌漿料拌合物的溫度。
環氧修補砂漿施工工藝 一、基面處置: 對混凝土根底外表停止處置,肅清基面上的乳皮、水泥凈漿表層或松動顆粒等使其顯露堅實基層,并肅清外表沙粒、粉塵、油脂等。 二、資料配制 1、檢查產品外包裝,規格,型號,消費日期,確保產品在廠家規則的保質期內。 2、翻開包裝桶蓋,檢查內裝A料、B料、C料均無破損、漏灑、受潮結塊現象,每桶中的裝配比例為A料:B料:C料=1:3:18。 3、攪拌配料時,先將A料和B料依照1:3的比例倒入桶中攪拌混合平均,然后邊攪拌邊遲緩參加C料,直至攪拌平均的膠泥狀。 三、施工闡明 依據工程施工請求,用抹刀將配置好的膠泥涂抹在被修補部位,涂抹時要邊壓實邊抹光,竣工3~14天后即可投入運用。 2、參考用量為2200kg/m3 四、留意事項 1、配置好的膠液一個在45分鐘內用完,嚴禁運用未攪拌平均或已處于初凝狀態的膠泥。 2、A料和B料寄存時間較長后會呈現細微分層現象,運用前應先搖勻方可運用。
混凝土,簡稱砼,是由凝膠資料、骨料和水按恰當比例配置,再經過一定時間硬化而成的建筑復合資料,是迄今在土木建筑行業運用最普遍的原料之一。 混凝土按膠凝資料不同,分水泥混凝土、瀝青混凝土、石膏混凝土及聚合物混凝土等;按表觀密度不同,分重混凝土、普通混凝土、輕混凝土;按運用功用不同,分構造用混凝土、道路混凝土、水工混凝土、耐熱混凝土、耐酸混凝土及防輻射混凝土等;按施工工藝不同,又分放射混凝土、泵送混凝土、振動灌漿混凝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