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古磚釉面磚較早源于歐洲,后由臺商傳入大陸,并稱之為泛古磚。后來被稱為古典磚、復古磚和仿古磚。其中,名詞“仿古磚”被廣泛使用,當人們習慣后,它成為了類似磚塊的“商品名”。商品術語不同于技術術語,更不同于學名,不必嚴格。另外,“模仿”本身沒有貶義。關鍵是看你做的有多好,是純模仿還是創新。歐洲人習慣稱仿古磚“土氣”,特指釉面瓷磚。“土氣”翻譯成中文是:土氣、土氣、粗曠、粗糙;這意味著仿古磚的顏色和外觀主要體現了回歸自然的風格。
在所有的積木中,仿古磚擅長表達這些內容,這也是仿古磚的魅力所在。仿古磚材質、坯體、釉面有什么特點?仿古磚屬于釉面磚,發展趨勢主要是瓷器(吸水率≤0.5%),也有炻器(吸水率0.5~3%)、細炻器(吸水率3 ~ 6%)和炻器(吸水率6~10%) 400.2炻器磚;400.3細炻磚和4100.4炻磚。普通仿古磚以啞光為主,而全釉面磚是在啞光釉上印刷(或在底釉上印刷后再涂上一層啞光釉)。后一層透明釉或透明干粒,燒制后拋光,屬于釉下彩裝飾。
仔細看磚的橫截面,看磚的橫截面是否密實,但質量一般,或者仿古磚只用于室外裝修,大致會留有大量空隙。稱重為仿古磚密度高,硬度大,一用手稱重,就能感覺到磚的重量感覺厚實。另一方面,密度弱的磚,用手掂量會有通風的感覺。如果這種仿古磚用于室內地板,其耐久性會大打折扣。劃線適用于表面上釉的瓷磚。如果磚的表面被硬物劃傷,如果出現明顯的劃痕,說明面磚的硬度和釉面質量不足,已經達標。用手輕敲好的瓷磚,會發出清脆響亮的聲音,證明瓷磚在密度、原料、燒制工藝上都做得很好。然而,輕質瓷磚的啞聲證明這些瓷磚是由劣質原料制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