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經(jīng)不記得我曾因為她罵我的這些話而心痛落淚了多久。 很多次我鼓足勇氣想去干點什么事,我的父母都不斷地否定我,覺得我不可能把事辦好。 久而久之,我一直認為自己始終處于一種低人一等的環(huán)境中,性格內(nèi)向,孤僻,周圍的人都不喜歡我,我孤獨極了。 美國心理學家埃里克森的心理社會發(fā)展理論認為,童年期的發(fā)展沖突是“勤奮對自卑”, 當兒童的“自卑感”大于“勤奮感”時,他們就會產(chǎn)生自卑感,并影響到下一個人生發(fā)展階段。 父母是孩子最親近、最依賴的人,可想而知,來自父母的嘲諷、打擊會讓孩子內(nèi)心受到多大的傷害。
孩子成績出色了,做父母就覺得自己特有面子,高聲大嗓,眉飛色舞,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孩子成績不如人的,不是保持緘默,就是低聲嘆息,總覺得自己矮人三分。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績優(yōu)秀,能給自己臉上貼金,殊不知,這是對孩子心靈的一種摧殘。 如果做父母的將自己的愿望強加于孩子身上,只會造成他們的焦慮,甚至對于將來的成長會造成非常惡劣的影響。 讓教育的大河流向遠方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不斷犯錯、不斷改正的過程,即使停止在某個階段,只要父母以欣賞、引導的眼光看待孩子,總會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和長處。 英國哲學家洛克主張的教育是這樣的,“正如江河的源泉一樣,水性很柔,一點點人力便可以把它導入他途,使江河的方向發(fā)生改變”。 所以,教育就是讓河流流到十分遙遠的地方去。在教育過程中,父母必須要注意的是:
(一)父母教育的核心是為人處世 父母應從小培養(yǎng)孩子尊老愛幼、樂于助人、誠實守信、文明禮貌、團結合作等為人處世之道,培養(yǎng)出具有良好做人習慣和嶄新人文品質的好孩子。 孩子學會為人處世之道,可以使他受用一生。 (二)在孩子心靈里播種陽光,細心陪伴孩子 孩子的心是一塊神奇的土地,播下陽光種子,就會收獲陽光人生。 孩子的心最需要父母陪伴來滋養(yǎng),即使工作再忙,也要保持陪伴的頻度和質量,讓孩子在健康、有愛、有支持的環(huán)境下快樂地長大。 (三)給予孩子尊嚴,樹立孩子的人生信念 給予孩子充分的尊嚴,孩子會獲得更多的幸福感、能夠樹立正確的三觀、性格變得更加開朗。 引導孩子樹立起對實現(xiàn)既定人生目標的信念,孩子就會有信心、有恒心,就決定了孩子的發(fā)展速度有多快、事業(yè)能走多遠。 父母從根源上引導孩子,教育的河流就有不同的趨向,最后就會流到十分遙遠的地方去。好的父母都是好的源頭,會引導孩子人生的航向,讓孩子成就最好的人生。陜西大正教育專家老師隨時給家長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