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經不記得我曾因為她罵我的這些話而心痛落淚了多久。 很多次我鼓足勇氣想去干點什么事,我的父母都不斷地否定我,覺得我不可能把事辦好。 久而久之,我一直認為自己始終處于一種低人一等的環境中,性格內向,孤僻,周圍的人都不喜歡我,我孤獨極了。 美國心理學家埃里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認為,童年期的發展沖突是“勤奮對自卑”, 當兒童的“自卑感”大于“勤奮感”時,他們就會產生自卑感,并影響到下一個人生發展階段。 父母是孩子最親近、最依賴的人,可想而知,來自父母的嘲諷、打擊會讓孩子內心受到多大的傷害。
前不久,在網上看到了一組真實的案例,這組案例是美國一家著名的治療性學校的資深心理醫生調查研究美國的中國學生學習情況后給出的: 一個美國著名高校的一個華裔孩子,最近情緒崩潰了; 一個華裔的女孩,功課很好,成績平均GPA4.0,但是這個女孩自殘了; 四川一市高考狀元,北大生物系本科錄取,美國排名前50的大學研究生王某,拉黑父母6年。 …… 這些案例最顯著的一個特征,都是他們受不了父母一直要求他們的成績永遠要最優秀的。 作為父母,誰都渴望孩子成為自己的驕傲,于是,這些孩子就生活在父母不停的督促聲中。 “你看隔壁家的孩子會自己讀童話書了” “為什么你們班上的某某比你分數高?” “還不趕快去看書,你朋友的作文都上市報副刊啦!
(一)父母教育的核心是為人處世 父母應從小培養孩子尊老愛幼、樂于助人、誠實守信、文明禮貌、團結合作等為人處世之道,培養出具有良好做人習慣和嶄新人文品質的好孩子。 孩子學會為人處世之道,可以使他受用一生。 (二)在孩子心靈里播種陽光,細心陪伴孩子 孩子的心是一塊神奇的土地,播下陽光種子,就會收獲陽光人生。 孩子的心最需要父母陪伴來滋養,即使工作再忙,也要保持陪伴的頻度和質量,讓孩子在健康、有愛、有支持的環境下快樂地長大。 (三)給予孩子尊嚴,樹立孩子的人生信念 給予孩子充分的尊嚴,孩子會獲得更多的幸福感、能夠樹立正確的三觀、性格變得更加開朗。 引導孩子樹立起對實現既定人生目標的信念,孩子就會有信心、有恒心,就決定了孩子的發展速度有多快、事業能走多遠。 父母從根源上引導孩子,教育的河流就有不同的趨向,最后就會流到十分遙遠的地方去。好的父母都是好的源頭,會引導孩子人生的航向,讓孩子成就最好的人生。陜西大正教育專家老師隨時給家長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