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經不記得我曾因為她罵我的這些話而心痛落淚了多久。 很多次我鼓足勇氣想去干點什么事,我的父母都不斷地否定我,覺得我不可能把事辦好。 久而久之,我一直認為自己始終處于一種低人一等的環境中,性格內向,孤僻,周圍的人都不喜歡我,我孤獨極了。 美國心理學家埃里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認為,童年期的發展沖突是“勤奮對自卑”, 當兒童的“自卑感”大于“勤奮感”時,他們就會產生自卑感,并影響到下一個人生發展階段。 父母是孩子最親近、最依賴的人,可想而知,來自父母的嘲諷、打擊會讓孩子內心受到多大的傷害。
經常被父母否定的孩子,他們會真的認為自己如父母說的那樣,什么都做不好,長此以往,他們就會按照父母塑造的方向去成長。 經常受父母打擊的孩子,一生都會苦苦尋找他人的認同,一生都會尋找溫暖的客體。 用孩子的成績成就自己的面子 《母愛的羈絆》一書中說,愛來自父母,令人悲哀的傷害也來自父母,而這種愛與傷害卻隱性而沉重。這種傷害就是用孩子的成績來為自己掙面子。
(一)父母教育的核心是為人處世 父母應從小培養孩子尊老愛幼、樂于助人、誠實守信、文明禮貌、團結合作等為人處世之道,培養出具有良好做人習慣和嶄新人文品質的好孩子。 孩子學會為人處世之道,可以使他受用一生。 (二)在孩子心靈里播種陽光,細心陪伴孩子 孩子的心是一塊神奇的土地,播下陽光種子,就會收獲陽光人生。 孩子的心最需要父母陪伴來滋養,即使工作再忙,也要保持陪伴的頻度和質量,讓孩子在健康、有愛、有支持的環境下快樂地長大。 (三)給予孩子尊嚴,樹立孩子的人生信念 給予孩子充分的尊嚴,孩子會獲得更多的幸福感、能夠樹立正確的三觀、性格變得更加開朗。 引導孩子樹立起對實現既定人生目標的信念,孩子就會有信心、有恒心,就決定了孩子的發展速度有多快、事業能走多遠。 父母從根源上引導孩子,教育的河流就有不同的趨向,最后就會流到十分遙遠的地方去。好的父母都是好的源頭,會引導孩子人生的航向,讓孩子成就最好的人生。陜西大正教育專家老師隨時給家長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