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是建筑遺產保護的前提,保護的根本目的是保留并延續有價值的歷史構件或歷史信息。近代建筑有完整的價值評價體系,可以大致分為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科學價值、文化價值、社會價值,再加上李格爾提出的“情感價值”。而作為建筑外表皮的清水磚墻,在近代建筑價值體系中占據什么位置?有沒有自身的獨特價值?這是回答“近代建筑清水磚墻到底要保護什么”的關鍵。藝術價值:與古代建筑不同的是,清水磚墻是近代建筑立面藝術風格的重要裝飾和典型特征,在設計之初就會根據不同的建筑風格,結合清水磚墻的特性,選擇各種不同的色彩搭配、拼花圖案、線腳和灰縫,同時也要受經濟財力和建筑材料的制約。從外廊式風格、哥特復興風格、安妮女王風格,發展到文藝復興風格、新古典主義風格,再到裝飾藝術風格,不同的建筑風格會有不同的清水磚墻砌法、圖案和線腳裝飾。
保存并修復清水磚墻表層的色彩、肌理、砌法、拼花、線腳、灰縫等,是保護近代建筑整體藝術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改變色彩、肌理、砌法、拼花、線腳、灰縫的修復方法,或多或少都會在一定程度上破壞清水磚墻本身以及近代建筑整體的藝術價值。歲月價值:奧地利藝術史學家李格爾提出的“歲月價值”,是指時間在建筑物上留下的痕跡,即通常所說的“歷史滄桑感”,更通俗的理解是類似于歷經滄桑的“古董”表面“包漿”所特有的價值。對于近代建筑中的清水磚墻而言,經過長時間日曬雨淋之后,墻體表面會逐漸風化并在色彩上呈現出斑駁的狀態,罩上了一層“古色”,這是時間和自然力在外立面上留下的歲月痕跡。“歲月價值”反映出近代建筑“真實”的歷史演變過程,在修復清水磚墻時一定要注意保持這份“滄桑感”。如果將外立面粉飾一新,原本目的可能是為了美觀,但實際上是以“美”掩“真”,且并不能達到預期的審美。而清水磚墻表面的“古色”卻能提供一種獨特的具有“歷史滄桑感”的審美體驗,這不是簡單的依照原形制 ** 一個立面所能給予的。
即便是在近代建筑保護技術方法處于領先的上海,出臺“負面清單”也是當務之急。當前在工人中流行一種“滿敷磚粉、打磨出底”的修復技術方法,簡單清洗磚墻表面后,即采用磚粉蓋滿整個墻面,然后用角磨機打磨,直到露出老磚磚面,將所有難以去除的“污垢”全部磨去,而原來缺角、風化、剝落的部位因滿蓋的磚粉而修補平整。這種工法修復后的清水磚墻雖然遠觀整潔,但近觀卻造成破壞:一是打磨屬于物理清洗方法,不可避免的會損壞原始磚墻的表面,而磚在燒制過程中,表面因溫度高而更堅硬,加上表層老化后共同形成了防護層,角磨機會在磚表面留下一圈圈弧形的打磨痕跡,實際上已經破壞了具有保護作用的表層,使得磚面更容易發生風化等新生病害;二是不符合最小干預原則并破壞了歲月價值,所有的磚墻被無差別的打磨掉表面的“污垢”和帶“古色”的面層,而且根據規范淺表風化或微小缺角不用修復的部位也會被“過度修復”。但這種工法一來不需要挑選材料進行細致的清洗,二來不用逐塊修補磚面的缺角、風化、剝落,能大量節省施工現場的人工,大大節約成本,獲取更多的利潤,因而在實際工程中廣泛使用。這也更加說明出臺“負面清單”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