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價格低廉,樁基礎還存在重要性、隱蔽性和復雜性的特點,首先樁基礎是整個建筑結構的受力大部位、極其重要,一旦出現嚴重質量事故就會帶來災難性的后果;其次,樁基礎屬于地下隱蔽工程,建筑結構完成后發生事故時難以補救;后,巖土參數的不確定性、成孔成樁工藝的多樣性和樁土相互影響的未知性都會導致樁基設計與實施的復雜性。 重心低可拆性好,搬遷運輸方便,特別適合在道路高低不平的崎嶇地勢或凹凸地方環境,采用送接壓樁完畢1-第一段樁;2-第二段樁;3-第三段樁;4-送樁;5-樁接頭處;6-地面線;7-壓樁架操作平臺線根據建設單位提供的控制、水準點建立測量控制網,并在施工現場打樁影響范圍外設置座標和高程控制點,并經規劃、設計、監理等相關單位復核無誤確認后方可投入使用。
當遇砂層、孤石等沉樁困難時,可采用引孔措施,采用打入或靜壓預應力管樁,以強風化巖層為樁基持力層時,樁身穿越的大部分為軟弱土、粘性土及全風化巖層,整體來說沉樁阻力不大,如果在地質條件不是很好的區域,場地局部殘積層及全風化層中分布規律的孤石,預應力管樁將需要采用引孔措施,會增加很大的工程投資,造價相對較高。 如局部殘積層及全風化層中分布規律的孤石,在成樁過程中可能造成一定的困難,由于施工需要有振動沉樁錘、起重設備等大型機具,因此所需施工場地較大,根據實際情況,土方部分未到位及部分圖紙不全等,應建設方要求,先試18#、15#、14#、13#、12#,然后由南向北試樁,暫安排兩臺設備在建設方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試樁(適當可增加設備)。
鉆孔灌注樁不受土質、場地條件限制,但工期長,造價較高,無論哪種樁基礎,在實際應用中均有一定的優缺點,通過比較分析,提出技術上可行,造價經濟的處理方案,樁基工程一般分為勘察、設計、施工和驗收四個階段,設計階段存在施工前為設計提供依據的試樁檢測、簡稱“試樁”,驗收階段存在施工后為驗收提供依據的工程樁檢測、簡稱“驗樁”。 案例工程共有18#需要打樁,根據建設方提供的相關圖紙及相關規范,案例工程的試樁數量為54根,試樁時應采取措施保證樁身側向穩定性要求,試樁位置按建設方提供的坐標點試樁,標高詳見各棟號圖紙,測設時先校核施工現場上已測設的坐標點,然后根據已測量出的坐標點測設出平面布置圖上的坐標點,并使各個坐標點分布在施工場地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