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強則中國強,在通往體育強國的路上,青少年貢獻著源源不斷的力量,青少年的身體健康更是全民關注的焦點。
身體姿態不僅是外在美的體現,還與健康緊密相連,少年兒童時期則是身體姿態塑造的關鍵期。
但統計數據顯示,中國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已經連續20多年出現下滑,其中,有33%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隱患、有八成的青少年兒童存在不良姿態問題。
然而青少年身體姿態為何沒有形成類似于近視、肥胖等常見問題的關注度?青少年良好身體姿態,又該如何塑造?
由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負責完成的《兒童青少年身體姿態測試指標與方法》,目前正在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6月20日將截止。
國家體育總局科研所國民體質研究中心副主任、《兒童青少年身體姿態測試指標與方法》主要起草人馮強此間接受中新體育專訪,做出專業解讀。
中新體育:青少年身體姿態話題平時公眾關注不多,但非常重要。根據您的調研,目前中國青少年身體姿態現狀如何?
馮強:我們從2014年開始進行關于青少年身體姿態和脊柱健康的相關研究,發現這個問題相對還是比較嚴重。
我們發現,身體姿態異常的發生率大概在80%以上,也就是說有80%的孩子或多或少存在1-2種或以上的生理姿態問題。
中新體育:為什么情況不容樂觀,卻至今仍未引起廣泛重視?
馮強:我們分析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青少年身體姿態和脊柱健康存在相關問題,但身體姿態究竟是什么,需要關注哪些重點并不清楚。
在科研工作、或是學校日常監測工作中,對于身體姿態的測量,沒有過多的幫助(和引導),這也導致社會、老師和孩子對此并不了解。
而且身體姿態的測算標準之前不統一,不同的研究、不同科研領域的文獻有不同關注點,導致大家對姿態測量方案沒有統一的認識。
此外,測試方法在學校中難以普及,沒有專業人員給學校、衛生保健部門、體育部門普及相關知識,導致雖然問題很嚴重,但是不像肥胖和近視一樣受到更廣泛的關注。
中新體育:《兒童青少年身體姿態測試指標與方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推動制定的?
馮強:隨著現代社會發展,孩子學業壓力越來越大,他們的身體活動水平顯著降低,電子產品的普及導致他們使用屏幕時間增多,這種現象的增加,對他們成年以后的健康水平帶來嚴重挑戰。
孩子處在快速生長發育期,尤其是青春期前后的第二次發育階段,如果我們在這個時期不能很好管控他們的身體姿態,未來再去糾正姿態問題,會相對困難一些。
再加上身體姿態存在不樂觀的發展趨勢,如果不能及時在比較好干預的階段介入,等到孩子成年后步入工作,所有的問題一旦凸顯,可能會比較嚴重。
通過流行病學研究,我們發現凡是在青少年時期出現過脊柱問題的孩子,他們在整個青少年時期會反復罹患這些疾病,成年以后比沒有出現過脊柱相關疾病的孩子,發生脊柱疾病的概率可能是4~6倍的增長,這也是為什么我們要關注在兒童青少年時期身體姿態的原因之一。
把健康工作前移,通過運動預防疾病,通過體育鍛煉、生活方式的改善,讓孩子未來能夠享有更好的健康身體,這是我們做身體姿態測試行業標準的初衷之一。
中新體育:以《兒童青少年身體姿態測試指標與方法》為起點,接下來還有哪些計劃?
馮強:第一步先是測量,大家有了統一的規范,知道怎么去給孩子評估身體健康問題,尤其是家長也可以進行測試,讓大家認識到身體姿態的問題。
等到文件正式印發以后,我們會配合做相關科普,之前已經錄制好了相關的簡易版課程,會配合宣傳推廣。
之后的計劃,考慮能不能與體育主管部門和教育主管部門一起,推動體教融合的工作,促進學校等相關從業人員(參與進來)。比如對體育教師培訓,進一步引導更多老師、學校、主管部門重視孩子的身體姿態問題。
下一步我們可能需要把測試變得更加簡便化,因為現在的測試相對來講比較專業,老師們也需要專業培訓,才能去做好工作。
未來我們想嘗試通過人工智能或者可穿戴設備的方式,把前期檢測方案植入,這樣未來能夠簡化測評流程,讓更多孩子受益。
另外標準推出后,我們還要進一步完善(身體姿態)正常值的標準(制定)。
我們前期積累了中國10個省區市抽樣調查數據,測量方法和指標標準推出后,要把正常值的標準范圍也進一步推出,這樣測試后就知道孩子到底是不是異常。比如,家長都知道自己孩子可能駝背,但究竟駝到什么程度算異常,需要我們進行干預。
中新體育:《兒童青少年身體姿態測試指標與方法》中的7個測試標準(頸部前伸、高低肩、骨盆傾斜、胸椎后凸角、雙側腿對稱、人體重心偏移、脊柱側彎前屈實驗),是否已經涵蓋了青少年身體姿態問題?后續是否還會增加內容?
馮強:我們經過前期文獻研究,再加上專家調研以及實際測試,現在篩選出了這幾個指標,當然不能說7個指標就涵蓋了身體姿態的所有,但是基本上能夠把兒童青少年常見的異常問題篩選至其中。
還有一些指標, 例如足弓,從實踐的角度來講不好測量,所以類似這種指標就把它去除掉。我們希望能夠在應用環節更好地實現標準的引領作用。
篩選指標的原則是:第一,對健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第二,是可測試的,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綜合專家意見和前期工作研究,這7個指標對于滿足現階段兒童青少年身體姿態的評估,是比較充分的。
當然,未來隨著科技進步,研究不斷深入,也不排除在未來幾年之后新增指標的可能性。
中新體育:加強體質測試能否與干預青少年身體姿態劃等號?
馮強:我們發現,現在大家雖然非常關注體質健康,包括體質測試、體質考核進中考、進高考帶來了一定的正向促進,但也造成了體育領域的應試現象,考什么、練什么、測什么、學什么,這樣其實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一定負面作用。
比如,現在的體質測試體系,基本上都是像立定跳遠、引體向上、仰臥起坐這些大肌肉群運動為主,但是與身體姿態維持和脊柱健康相關的小肌肉群、深層肌肉群,在孩子的體育鍛煉當中并沒有涉及到。
我們在測試時發現,有七八歲的孩子腰椎和50歲的人一樣,很震驚。
另外有孩子連把自己的雙手前平舉這樣一個簡單的動作,都不能維持自己的姿態,讓脊柱處在一個良好的位置上,所有的現象都提示學校的教育環境還需要完善。
中新體育:如何才能最大程度的讓業界重視和參與青少年身體姿態健康的工作?
馮強:對身體姿態的干預不僅需要體育部門,僅僅通過運動鍛煉效果比較有限,所以我們在干預的過程中做了相關宣傳推廣。
比如在孩子的健康教育課中加入相應內容,每學期給孩子的家長進行相應的科普知識講解,在學校張貼宣傳海報和發放宣傳圖冊,然后再配合運動干預,通過體育教師進行授課,整體干預的效果我們發現還是非常理想。
居家環境也非常需要改善,比如經過研究表明,家長的鍛煉行為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身體狀態。家長是否能夠了解什么是身體姿態,自己姿態的維持能不能給孩子起到榜樣和示范作用,前期調查呈現比較強的相關性。
這就說明了身體姿態的干預,不僅僅是孩子個人的事情,需要我們學校領導、體育老師,再加上衛生教師,整個健康教育環節創造一個良好的健康氛圍,對孩子的促進作用非常有利。
這提示全社會未來在入校干預或是居家干預的過程中,應該采用全方位、立體式的干預方案,這是我們前期經過摸索,形成的一套比較好的干預路徑。
【本文來源中國新聞網,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