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十三五”開始,農業部大力開展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以來,我國的化肥、農藥使用總量均已呈現下降趨勢,提前實現了到2020年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的目標。但在取得成績的同時還要認識到,我國化肥農藥總體使用量還是很龐大的,如何進一步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實現綠色興農是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
多措并舉提高化肥農藥利用率
據了解,2017年我國水稻、玉米、小麥三大糧食作物化肥利用率為37.8%,農藥利用率為38.8%,而美國糧食作物氮肥利用率大體在50%,歐洲糧食作物氮肥利用率大體在65%;歐美發達國家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的農藥利用率在50%至60%??梢娢覈r藥化肥利用率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據測算,化肥利用率提高2.6個百分點,相當于減少尿素用量130萬噸(實物量),減少生產投入約26億元;減少的化肥投入相當于減少氮排放近60萬噸、節省130萬噸燃煤或90萬立方米天然氣。農藥利用率提高2.2個百分點,相當于減少農藥使用量3萬噸(實物量),減少生產投入約12億元。提高化肥農藥利用率,不僅節約生產成本,節能減排實現綠色興農,對我國整體環境保護也會起到很大作用。如何來提高化肥農藥利用率?
加力推進集成創新,重點推廣化肥機械深施、機械追肥、種肥同播、水肥一體化等技術;積極推廣先進施肥施藥機械,加快替代落后機械。如水稻插秧同步精量施肥機的推廣使用,將肥料定量、定點、定時地深施到秧苗一側的泥土里,實現精準施肥,肥料不會隨水流失,可大幅減少肥料對水體的污染;同時可搭載在插秧機上實現施肥與插秧同步作業,節本省工,提高化肥利用率效果非常明顯。
另外,推廣應用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綠色防控技術,推進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同時加大新型肥料、農藥的研發力度,重點研發高效緩釋肥料、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生物肥料、生物農藥等新型產品也是提高化肥農藥利用率的重要舉措。
政策助力,倡導農業節本增效
過去,不少農村的種植地里出現這樣的一幕幕——由于缺乏環保意識和科學用藥用肥意識,一些農民不按規定使用農藥量和化肥量,使用過的農藥瓶子亂丟亂放……由于很多農民對化肥農藥過度使用的危害認識不到位,因此政府加大對化肥農藥科學用量的宣傳是必不可少的,讓農業生產主體自發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指導家庭農場、合作社、龍頭企業帶頭減化肥、減農藥,從源頭減輕農業面源污染;在全國建立一批不同類型的化肥、農藥減量增效示范區,充分發揮其引領、示范和標桿作用;同時政府加大補貼力度,出臺相關支農惠農政策,在政策方面對農民予以支持。
長期、大量使用化肥農藥,不僅會對農產品產生有毒有害物質殘留、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同時還會使土壤養分失衡、土壤肥力和有機質下降,導致耕地土壤酸化、土壤流失,嚴重會導致土壤板結,最終喪失農業耕種價值。因此,倡導科學用量,全面加快推進化肥農藥使用的減量化,踐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的“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開展農業綠色發展行動,實現投入品減量化、生產清潔化、廢棄物資源化、產業模式生態化”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