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備有內置系統,并向正壓型電氣設備內釋放出少量的易燃性液體。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外殼內的危險區域從1區(或2區)降低到非危險區”的這類提法的含義是,正壓型電氣設備外殼內的危險區域就是它所處的使用環境中的危險區域(由于“呼吸”作用。處于這種環境中的設備的內部同樣被定義為這種危險區域);通過“pb”級(或“pc”級)正壓保護把它內部的危險區域降低到非危險區。 對于正壓型電氣設備來說,人們在采用防爆安全技術措施時,除了考慮環境的影響因素外,應該考慮到它的內部是否存在可燃性氣體(物質)釋放源。這一點很重要。 假若設備內部不存在可燃性氣體(物質)釋放源,正壓保護僅僅對設備所處環境中的可燃性氣體采取保護措施;如果設備內部存在可燃性氣體(物質)釋放源,正壓保護應該同時考慮對這些可燃性物質采取更多的保護措施。在化工工藝流程中,有時候往往有一些工藝管道通過電氣設備,這樣就可能在設備內部出現可燃性物質的釋放源。
對于電氣設備狀態檢修工作的檢測主要參考的規律是故障浴盆曲線。當潛在的故障被檢測出來之后,再確定出進一步的檢修工作,確保在故障發生之前就能夠將其修復,從而確保設備安全運行,這才是最為關鍵的狀態檢修。 從一般的情況來定,需要有足夠長的檢測周期,從而有利于潛在事故惡化現象的監測,但是,對于檢測的間隔期,需要盡量壓縮在一個較短的時間內,確保在故障發生之前就能夠將其處理完善,從而恢復電氣設備的正常運行。 對于電氣設備狀態維修的周期,需要考慮到經濟性與可靠性兩個方面。另外,在故障的監測當中,往往不能夠過于片面,需要在實際的工作當中采用一定的手段相互配合,將多個影響因素進行中和,從而采用能夠將各個因素合理兼顧的一個周期。在其中較為有力的工具是模糊決策的絕對比較法,可以將電氣設備狀態維修的最佳周期計算出來。
決策分析就是從若干可選方案中選擇和決定最佳方案的一種分析過程。對電氣設備實施狀態維修,不僅要考慮技術方面的因素,還要考慮生產計劃、經濟成本等方面的因素。當電氣設備出現某種非緊急故障的情況下,是否需要立即進行檢修處理,不僅涉及對電氣設備實際狀態的判斷,而且還應根據電網實際運行情況以及實際生產情況和設備管理情況是否可以報廢等,提出維修計劃安排和維修方案,采用某種決策方法,通過對決策指標或決策目標的綜合評價,選擇最優或滿意的維修方案。決策分析的方法很多,應研究多種方法應用于電氣設備狀態維修決策的可行性和實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