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切削仿真有用,但是仿真的傳統問題依然存在,比如如何評價成果,如何應用推廣,如何持續優化,業界有個吐槽,除了工程師誰都相信結果,除了仿真工程師誰都不信仿真結果,目前國內在材料數據庫和有限元軟件等方面做的都不如人意,目前落地較為有名的只有航空航天和刀具企業,比如北航劉強老師的團隊,不知道隨著制造本身的智能化發展,能否促進仿真(特別是切削仿真)在制造(特別是制造設備智能化)上的應用推廣,且觀之。
二、冷鐓鍛工藝對原材料的要求1.原材料的化學成份及機械性能應符合相關標準。2.原材料必須進行球化退火處理,其材料金相組織為球狀珠光體4-6級。3.原材料的硬度,為了盡可能減少材料的開裂傾向,提高模具使用壽命還要求冷拔料有盡可能低的硬度,以提高塑性。一般要求原材料的硬度在HB110~170(HRB62-88)。4.冷拔料的盡寸精度一般應根據產品的具體要求及工藝情況而定,一般來說,對5.冷拔料的表面質量要求有潤滑薄膜呈無光澤的暗色,同時表面不得有劃痕、折疊、裂紋、拉毛、銹蝕、氧化皮及凹坑麻點等缺陷。6.要求冷拔料半徑方向脫碳層總厚度不超過原材料直徑的1-1.5%(具體情況隨各制造廠家的要求而定)。7.為了保證冷成形時的切斷質量,要求冷拔料具有表面較硬,而心部較軟的狀態。8.冷拔料應進行冷頂鍛試驗,同時要求材料對冷作硬化的敏感性越低越好,以減少變形過程中,由于冷作硬化使變形抗力增加。
預防措施:(1)嚴格原材料化學成分.金相組織和探傷檢查,不合格原材料和粗晶粒鋼不宜作模具材料;(2)選用細晶粒鋼、真空電爐鋼,投產前復查原材料脫碳層深度,冷切削加工余量必須大于脫碳層深度;(3)制訂先進合理熱處理工藝,選用微機控溫儀表,控制精度達到±1.5℃,定時現場校驗儀表;(4)模具產品最終處理選用真空電爐、保護氣氛爐和經充分脫氧鹽浴爐加熱模具產品等措施,有效防止和避免網狀裂紋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