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裹復合土工膜,安裝進、出水管和溢流管路將事先焊接好的整張復合土工膜緊緊圍裹在已鋪裝好的塑料模塊組合水池的骨架周圍,并按折痕將其折好,在頂面包裹時兩側搭接長度要求大于0.5m,并將進、出水管和連通管路與復合土工膜的接口做防水密封處理,再將進水管路引入進水井(沉砂井),將出水管和溢流管路引入出水井(溢流井)回填時間應在水池蓄水模塊骨架組裝完成,外圍包裹的土工布施工玩不后盡快進行,溝槽回填的范圍從水池基礎面向上至水池頂面。溝槽的回填沿水池四周進行,人工從水池底部向上對稱分層操作實施,嚴禁采用機械推土方式回填,每層厚度不大于200mm,過程中采用蛙式打夯機每層逐步夯實,當靠近土工布一側為100mm后的聚苯板作為保護板回填時,外側可用碎石屑或土質良好的原土。溝槽的回填沿水池四周進行,人工從水池底部向上對稱分層操作實施,嚴禁采用機械推土方式回填,每層厚度不大于200mm,過程中采用蛙式打夯機每層逐步夯實,當靠近土工布一側為100mm后的聚苯板作為保護板回填時,外側可用碎石屑或土質良好的原土。
插片式模塊主要應用在澳洲,最大的特點是模具成本較低、運輸成本適中,具有相對較好的側向承壓力(相對柱狀模塊而言)。因開發成本低廉,在中國剛開始作為蓄水池使用時,受到了大多數商家的青睞,也廣泛使用在雨水水池的建設中。但插片式PP模塊最大的缺點是垂直成壓力低,一般使用七大板,四小板的模塊最高也只能達到280KN/m2,有的項目開發商成本給的低時,部分商家只用五大板,四小板使用在項目中,存在較大的安全風險。同時插片式的模塊拼裝復雜,每個立方的材料成本較高,也是其中一個缺點,常規統計每個立方重量都會在65KG左右(280KN/㎡承重);隨著市場的發展,行業競爭的增強,插片式成本高的缺點組件不適合市場的價格變化,部分廠家為了追逐利潤化采用較差的PP回收材料,易碎、運輸途中破損、安裝時折損率過高的現象層出不窮,隨著市場的發展,蓄水的容積不斷增大,插片式模塊逐步被其他模塊代替了。當然插片式模塊如果每個立方采用75KG以上較好的PP材料加工,還有是其存在價值的。但成本是遠高于了市場對成本的要求。
這些參數中如果從商業利益的角度考慮。一個立方米的模塊,同樣重量的模塊,需要節省成本就是單層高度要做高,單體長寬要做大,正因為這兩個原因,市場上有的廠家會用長寬特別大的模塊,單層高度超高的模塊出現。如果長寬做太大,這個實際在使用中不會導致安全問題,但這種模塊會讓施工難度增大,人工成本成直線上升。根據世界范圍調查發現,歐洲、美洲、中國等市場,凡是長寬均超過800mm的都會造成不方便安裝,不符合人體學原理。另外關于高度也是,任何事物一味追求極端都會造成陰陽失衡。經大量研究及市場上經驗證明,為了達到較高承壓力,同時又節省成本的高度,單層使用高度最佳為330--350mm,兩層疊加使用高度最佳為440mm---500mm,如果低于這個值,注塑成本會高,如果高于這個值雖然成本低了,但承壓力和穩定性會明顯下降(特別說明:此兩條不針對市場上任何廠家,僅從學術角度分析)。對于此可以對全世界專業的大型的模塊生產廠家進行分析,大部分都符合了以上的學術論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