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利用是通過人工建筑設施設法讓雨水暫時集于蓄水池中,通過一系列的處理后加以循環利用,是雨水的直接利用,先收集不同下墊面產生的雨水徑流,經過適當處理后進行回用,可替代部分自來水的使用,PP雨水收集模塊適用 于雨水的收集、過濾凈化、回滲、再循環利用等系統。該收集項目區域內下墊面雨水處理后可用于該區內車輛沖洗、綠化、道路澆曬用水、景觀水體補給及中水回用等,在PP模塊蓄水池前端設置初雨分流井,經棄流后流入雨水收集池,后經全自動自清洗過濾器過濾和紫外線消毒器在線殺菌后送入綠化系統和道路沖洗系統,棄流雨水排入下游雨水管道。雨水蓄水池主要采用PP模塊組合水池,每塊PP模塊單體尺寸為1000mmX500mmX400mm(h),承壓為0.45N/mm2,列間采用連接卡進行連接,層間采用承插的形式進行連接,蓄水池外邊用1層1.0mm厚的HDPE防滲膜包裹。雨水初期棄流裝置主要采用溢流堰式初期雨水分流井,雨水分流井為現澆混凝土井。
金字塔式模塊,主要用于日本等市場,在中國有少量發展。此種模塊結構相對有獨創性,模塊具有較好的側向壓力(僅相對于柱狀模塊而言),同時運輸成本低。但采用同樣重量和同樣的PP注塑,垂直壓力跟柱狀模塊相比,就會差很多,這也是金字塔模塊在中國市場普及率較低的主要原因,同時安裝復雜,一般高度都在220mm的高度,安裝速度偏低。此種模塊安裝高度不宜過高,從差異化的角度考慮,有其存在的重大意義。目前有少數廠家生產。通道式模塊形如一個長方體的板磚,通常一個小的單元中間具有兩個通道,此種模塊最大的優點是垂直承壓力和側向承壓力都高(特別說明是用同樣重量和同檔次的料注塑的情況),垂直承壓力可高達600KN/m2以上,寬邊承壓力可達400KN/m2(這個除九宮模塊以外,其他任何模塊都是達不到的),長邊側向壓力可達250KN/m2。但此種模塊的最大缺點是運輸成過高,因其無法疊加運輸,相比目前各種類型模塊其是所有種類模塊中最高的。隨著海綿城市的發展需求,蓄水調控能力要求的增加,這個缺點必將成為制約這款模塊發展壯大的致命原因。
這些參數中如果從商業利益的角度考慮。一個立方米的模塊,同樣重量的模塊,需要節省成本就是單層高度要做高,單體長寬要做大,正因為這兩個原因,市場上有的廠家會用長寬特別大的模塊,單層高度超高的模塊出現。如果長寬做太大,這個實際在使用中不會導致安全問題,但這種模塊會讓施工難度增大,人工成本成直線上升。根據世界范圍調查發現,歐洲、美洲、中國等市場,凡是長寬均超過800mm的都會造成不方便安裝,不符合人體學原理。另外關于高度也是,任何事物一味追求極端都會造成陰陽失衡。經大量研究及市場上經驗證明,為了達到較高承壓力,同時又節省成本的高度,單層使用高度最佳為330--350mm,兩層疊加使用高度最佳為440mm---500mm,如果低于這個值,注塑成本會高,如果高于這個值雖然成本低了,但承壓力和穩定性會明顯下降(特別說明:此兩條不針對市場上任何廠家,僅從學術角度分析)。對于此可以對全世界專業的大型的模塊生產廠家進行分析,大部分都符合了以上的學術論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