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石的來源 人們通常把采自于河、山、海等處的砂石稱為河砂、山砂和海砂,或統稱為天然砂石,是一種自然礦產資源。隨著建筑、道路、橋梁和基礎建設用量的增加,以及天然砂石資源的減少和保護環境限制開采等因素,近年來以開采礦山作為機制砂石的主要來源。常用于機制砂石的礦種有: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三大類。巖漿巖分為:玄武巖、安山巖、粗面巖、流紋巖、花崗巖、正長巖、閃長巖、輝長巖、橄欖巖;沉積巖分為:礫巖、砂巖、粉砂巖、石灰巖、白云巖;變質巖分為:大理巖、石英巖、片麻巖、角頁巖、蛇紋巖。不同的礦山其礦石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砂是組成混凝土和砂漿的主要組成材料之一,是土木工程的大宗材料。砂一般分 為天然砂和人工砂兩類。 天然砂:由自然條件作用(主要是巖石風化)而形成的,粒徑在Smm以下的巖石顆粒。 人工砂即機制砂:是指經除土處理,由機械破碎,篩分制成的粒徑小于4.75mm的巖石顆粒。但不包含軟質巖石,風化巖石的顆粒。 建筑用砂一般分為細砂、中砂、中粗砂、粗砂。一般混凝土、砂漿用中粗砂。砂的規格按細度模數(表征天然砂粒徑的粗細程度及類別的指標)分為粗、中、細三種。粗砂:細度模數為3.7~3.1,平均粒徑為0.5mm以上。中砂:細度模數為3.0~2.3,平均粒徑為0.5~0.35mm。細砂:細度模板為2.2~1.6,平均粒徑為0.35~0.25mm。特細砂:細度模數為1.5~0.7,平均粒徑為0. 25mm以下 。細度模數越大,表示砂越粗。 普通混凝土用砂的細度模數范圍在3.7~1.6, 即介于細砂與粗砂的模度系數之間,尤以中砂為宜,或者用粗砂加少量的細砂,其比例為4: 1。砂的顆粒級配是指砂子大小顆粒的搭配比例。如果是同樣粗細的砂,空隙最大,兩種粒徑的砂搭配起來,空隙有所減小,三種粒徑的砂搭配,空隙更
砂石骨料整形的必要性 將碎石與卵石對混凝土的影響和簡單破碎砂石骨料與石料整形砂石骨料對混凝土的影響分別從粒形和界面上進行對比。 可知,卵石在粒形上有優勢,碎石在界面上有優勢。從卵石和碎石分別對混凝土工作性和力學性能、耐久性影響,并結合國外一些先進的混凝土配合比(水泥用量非常低,卵石砂石骨料所占比例較多,且粗砂石骨料顆粒形貌、粒形、級配、針片狀顆粒含量都比較合理) 可知,卵石粒形的優點掩蓋了界面的不足,卵石混凝土性能優于碎石混凝土,且成本較低。由表2可知,石料整形砂石骨料與簡單破碎砂石骨料相比,粒形和界面均得到了改善,能夠大幅提高混凝土的性能。為了充分利用碎石資源,應對砂石骨料進行整形處理,避免直接使用簡單破碎的低品質砂石骨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