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電樁的種類有很多,首先按安裝地點來區分,有立柱式的充電樁和壁掛式充電樁,立柱式充電樁多用于室外,可以直接露天安裝,壁掛式充電樁多安裝在地下停車場,這兩種都屬于慢充,需要6小時至10小時,在交流充電樁的人機交互界面有大屏幕LCD彩色觸摸屏,充電時定電量以及時間,還有金額、自動充四種模式任選,像是現在充電模式以及時間(已經充電多久,還需充電多久),還有電量(已經充電電量以及尚未充電電量)、現在的計費信息等。
充電樁設備本身并沒有太高的技術含量,競爭差異主要體現在所生產設備的穩定性、兼容性、成本的控制、品牌口碑和招投標能力,功率動態分配很先是某公司提出來的,每兩個模塊后面用一個功率繼電器,可以把這兩個模塊投在左槍也可以投在右槍使用;后來另外一家公司提出新的名詞柔性充電,需要大功率充,電流很大的時候,將其它模塊投過來使用,小車來的時候可以分開使用,這樣做是有一定的道理;柔性在電網中有加大功率這樣一層意思在里面,所以提出柔性充電概念也說的過去。
交流充電樁有利于削峰填谷,對電網沖擊更小,直流樁功率大,充電快,對電網的沖擊也更大,如果新能源車主均使用大功率直流樁充電,電網的負擔可想而知,相反,如果自己有樁,就不必耗費精力找樁充電,在下班后的休息時間充電不僅可以減輕電網負擔,還能利用分時電價降低充電成本,而交流電簡稱AC,是指電流方向隨時間作周期性變化的電流,在一個周期內的平均電流為零,不同于直流電的是方向會隨著時間發生改變的,而直流電沒有周期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