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利用碾壓機械壓實地基土體,使地基壓實并排水固結,也可用預壓固結法,即先在地基范圍的地面上堆置重物預壓一段時間,使土體壓密,提高承載力,減小房屋沉降量,當然,也可在預壓層表面鋪上一層砂層,并且用砂井穿過該土層,其中,砂井的直徑可設為200-400mm,間距則為其直徑的6-8倍,其即是將樁管或者帶樁靴的工具打進土層中,擠壓土體變成樁孔,然后一邊將樁管拔出一邊灌入素土、砂石、灰土等填充料,或是先將樁管拔出再灌入填充料也是可以的。
地基加固基礎加固:基礎補注漿液加固法(裂縫修補)、加大基礎底面積法、加深基礎法、基礎糾偏、卸載法,0~2,5m,地基加固坑式靜壓樁法:適用于淤泥、淤泥質土、粘性土、粉土及人工填土等地基土,且地下水位較低的情況;樁身直徑宜為150~300mm的開口鋼管或邊長為150~250mm的與之鋼筋混凝土方樁,地基加固石灰樁法:適用于處理地下水位以下的粘性土、粉土、松散粉細砂、淤泥、淤泥質土、雜填土或飽和黃土等地基及基礎周圍土體的加固。
因為地基不夠堅硬,不能承受建筑物的重量,會造成建筑物發生下陷。所以水泥混凝土或者鋼管,是很好的加固方法,這樣以起到支撐整個建筑物的作用。強夯法是一種傳統的深層加固方法,最早可追溯到1936年shou次由普洛克提出的擊實原理,其主要適用于碎石,砂土,低飽和度的粉土與黏性土,濕陷性黃土,雜填土,素填土等地基。施工時,先根據試驗確定夯點間距,并用鋼尺放出每個點,用石灰進行標記,再將起重機移動至某點,待夯錘吊至預定高度后自由下落,向下夯擊,重復夯擊直至該點夯實,再進行下一點夯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