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氣體檢測報警儀的測量過程中,需要將氣體標準物質輸送到被測儀器中,氣體標準物質以高壓狀態儲存在鋁合金氣瓶中。目前實驗室通常在鋁合金氣瓶上安裝減壓閥后將流量計與被測儀表連接,使用聚四氟乙烯管進行測量。然而,氣體標準物質有很多種,如一氧化碳、硫化氫、二氧化硫、甲烷和氧氣。根據檢定規程的要求,一般需要測量2~3個濃度點。結合不同規格的被測儀器,一般每天使用20~30瓶左右的氣體標準物質。為了方便工作,氣瓶通常安裝減壓閥使用,放在通風柜旁的地板和桌面上,比較分散,容易被撞倒。氣瓶傾倒造成的危險長期以來被低估,往往被認為僅限于受傷的人。實際危險還不止于此。危險的是傾倒后瓶子的閥門破裂,瓶內氣體噴出傷人。如果是可燃氣體,高速噴出時產生的靜電可能會引爆;如果是有毒窒息性氣體,也會造成人身傷害。同時,高速注氣帶來的反作用力會使氣瓶反方向飛出,其作用力巨大,往往會造成嚴重的二次事故。
氣體檢測報警儀在使用過程中,總會出現誤報警。原因是什么呢?怎么解決? 1.測量環境中有氣體泄漏。 一旦氣體檢測儀發生報警,首先確定檢測區域是否有氣體泄漏。確認安全后,先關閉電磁閥,打開門窗通風。當氣體濃度下降到合適的范圍時,探測器的報警會自動解除。 2.報警值設置不合理 氣體檢測報警儀有兩種:低報警和高報警。報警值的預設值應根據相應的檢測氣體進行設置。 3.報警裝置沒有按時校準。 一般來說,廠家建議校準周期不要超過一年。如果使用環境比較惡劣,經常檢測到高濃度的氣體,或者經常撞擊儀器,校準周期可以縮短到半年或三個月,甚至更短。校準時,需要先將標準樣氣引入檢測器,待顯示值穩定后再進行校準。 4.傳感器損壞。 眾所周知,傳感器是氣體檢測儀的核心部件。需要及時更換傳感器,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一般來說,電化學和可燃氣體報警器的壽命約為2-3年,紅外原理約為3-5年。 5.灰塵進入檢測器。 當污物或液體進入氣體檢測儀時,也會導致檢測結果出現較大誤差,從而引起報警現象。需要檢查氣體檢測儀是否干凈,是否要清洗晾干。 6.設備電路有問題。 如果儀器沒有電源,則需要檢查和修理電路。
氣體檢測儀價格的決定因素有哪些?首先:檢測什么氣體。檢測的氣體不一樣,內置的氣體檢測傳感器也不一樣,所以外觀看起來一樣氣體檢測儀價格不一樣是正常的。其次,氣體的測量范圍和準確度不同。對于同一種氣體,檢測的精度和范圍不一樣,所以氣體檢測儀的價格也不一樣。所以有時候你在選擇氣體檢測報警儀的時候,要先提供你需要檢測的氣體和范圍參數,然后氣體檢測儀廠商會根據提供的數據有針對性的報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