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期太長,耽誤不得。選擇自建工廠的企業,一般會面臨建設時間過長,成本不斷高企的問題。一般廠房的建設周期在兩到三年之間。建一個廠房的所有建材都需要自己監造和采購,還需要達到政府部門的驗收標準。申請建設的手續繁瑣,沒有專業人士指導的流程,也會大大耽誤工廠建設的進程。每一個環節的開通都可能需要大量的時間和金錢,整個建設的成本是不可預知的。配套設施不全,為了更大程度的降低成本,企業在自建工廠的選址上會優先考慮偏遠的無人居住地區。這樣的施工環境,確實是一個安靜干凈的區域。但對員工的衣食住行來說是短板,不能滿足員工的物質需求和精神消費,可能造成大量員工流失。
產業園地區規劃是一個全面的產業園地區長期發展計劃。是對產業發展、空間布局、土地開發、招商引資、園區運營管理等全局性、長期性、基礎性問題的研究和分析,是指導產業園區今后一個時期健康發展的行動方案。產業園區規劃是園區建設的龍頭,決定著園區建設的規模、方向和檔次。因此,園區在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始終堅持“規劃先行”的指導原則。產業園區的規劃包括四個原則,即關聯發展原則、連鎖發展原則、合作發展原則、聚集發展原則和集約發展原則。
產業園是產業集聚的載體,主要由與電子元器件組裝相關的企業、提供高科技技術支持(如數字網絡技術)的企業以及國際策劃推廣、信息咨詢等中介機構組成。也有從事電子產品生產,文化管理豐富的企業。這種互聯互通的企業集群構成了一個立體的多元交織的產業鏈環,對于提高創新能力和經濟效益具有現實意義。而以行政區劃或行業區劃構建的電子組裝產業園,終究會受到傳統利益格局和資源配置的影響,難以實現要素的理想組合和產業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