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糖果制造行業中,機械制造的巧克力機械設備很受歡迎。企業憑借優質的制作工藝、機械技術生產出一大批機械設備。其中包括全自動糖排復合線、奶糖生產線、迷你巧克力融化鋼、ZDT系列振動臺、MM系列澆注&涂層機、MM系列澆注涂層機、LD系列冷卻隧道、TWG系列巧克力調溫罐、T6巧克力調溫機、巧克力帶式拋光機、BWG系列巧克力保溫罐、TWG系列全自動調溫罐、連續調溫機、巧克力融化罐、純脂巧克力涂衣機、拋光鍋、全自動糖排線、巧克力連續調溫機、巧克力夾心澆注機以及各式各樣的手工巧克力機械設備。
調溫操作是將巧克力依照熔化—冷卻—加溫的步驟進行,較重要的在于每個階段的溫度。首先是熔化的溫度(熔解溫度),黑巧克力在50~55℃,牛奶巧克力在40~45℃較為理想。先將巧克力的溫度提升到這個范圍使其完全溶化。接著讓熔化的巧克力再度結晶,這個階段的溫度就是降溫的溫度(冷卻溫度),黑巧克力在27~28℃,牛奶巧克力在26~27℃,白巧克力在26~27℃。在這個狀態下的白巧克力呈現出黏黏的沉重感,這就是開始再結晶的現象。接下來再次加熱將溫度提升,結晶體會轉變為較穩重的晶型V型(β型)。較后的保溫溫度(條紋溫度),黑巧克力在31~32℃,牛奶巧克力在29~30℃,白巧克力在28~29℃。在進行調溫操作時,無論使用哪一種方法,很重要的絕對不能讓水分進入巧克力中。只要混入一點點的水,調溫巧克力就會變得很厚重,難以操作,此外也會造成巧克力發霉。
巧克力為什么要調溫而不是融化再凝固?我們吃的巧克力常常是質地干燥堅硬,外觀具有柔和細膩的光澤,然而卻又入口即化,如絲般順滑,這些特性和它的主要成分——可可脂有分不開的關系。這些可可脂的結構往往相當的規則,這有利于它們互相連接而形成穩定的脂肪晶體網絡,因此巧克力在室溫下才能保持干燥而不易滲出游離的脂肪分子。但是這種穩定的結構并不總是容易達到的,事實上,要得到它我們需要小心的控制巧克力的融化和溫度,也就是調溫,因為稍不注意可可脂就會結成不穩定的脂肪晶體。可可脂可能形成6種晶體,其中只有兩種是穩定的能結出干燥堅硬巧克力的晶體,其余4種都不穩定,所結出的巧克力表面暗淡無光,且容易由于游離脂肪分子的析出而產生白色浮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