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各國的立法范疇和概念及使用情況,植物提取物這個概念是可以被各國所接受與認可的,也是傳播草藥在各國通用的共性表達方式。我國植物提取物的出口額早在1999年就已超過中成藥的出口額。在歐美國家,植物提取物及其制品(植物藥或食品補充劑)有著廣泛的市場前景,已發展成一個年銷售額近80億美元的新興產業。 我國的植物提取物總體上是屬于中間體的產品,目前的用途非常廣泛,主要用于藥品、保健食品、煙草、化妝品的原料或輔料等。用于提取的原料植物的種類也非常多,目前進入工業提取的植物品種在300種以上。
植物提取物在概念的外延上包括中藥提取物。中藥提取物是融合現代制藥新技術的新型中藥產品,其本質上仍是中藥,但也部分用于藥物以外的化妝品和保健食品等其他用途。在國內,植物提取物的主要對象是中草藥,因此國內的植物提取物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稱為中藥提取物。
中藥提取物是從中藥產業中分化出來的新興領域,是對中藥材的深度加工。 標準化中藥提取物是指按規范化的生產工藝制得的符合一定質量標準的提取物,它包括原藥材和提取物生產過程的規范化及原藥材和提取物質量的標準化四個方面。 中草藥是中醫所使用的獨特藥物,也是中醫區別于其他醫學的重要標志。 中國人民對中草藥的探索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相傳,神農嘗百草,首創醫藥,神農被尊為“藥皇”。 中藥主要由植物藥(根、莖、葉、果)、動物藥(內臟、皮、骨、器官等)和礦物藥組成。因植物藥占中藥的大多數,所以中藥也稱中草藥。目前,各地使用的中藥已達5000種左右,把各種藥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劑,更是數不勝數。經過幾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門獨立的科學——本草學。